在主題與學習區活動中,我們歷經了對蛋的認識、蛋料理的製作、蛋的科學實驗等活動,除了這些活動目前仍持續進行外,孩子也曾提到蛋的相關加工品,如:皮蛋、鹹蛋…等,我們從尋找蛋製品開始,讓孩子從中了解各類蛋的加工品是如何從蛋製作成的?進而對加工食品有所認識。
◎加工品討論
孩子攜帶了一樣他們認為的蛋的加工品到校分享,在開始分享前與孩子們討論到:什麼是加工品呢?
晟瑋:從機器運作出來的。
一宇:從工廠做出來的。
恩萌:東西會從工廠送到商店。
宇捷:把加工的東西放到蛋裡面。
T:那每個蛋的加工品都是把東西加到蛋裡面嗎?怎麼知道它是不是蛋的加工品?
一宇:加工品會加化學的東西。
恩萌:會把蛋做成很多不一樣的東西。
晟瑋: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形狀。
T:你們都說對了,蛋的加工品其實有分為兩種,一種是保留蛋的樣子,且會運用到整顆蛋來進行加工的,這叫做”殼蛋加工”;而有些則是會做成不一樣的產品,也可能只利用蛋內的某幾種東西,如:蛋黃、蛋白、蛋殼膜,這稱為”去殼蛋加工”。展示相關殼蛋加工及去殼蛋加工的相關產品圖片,輔助孩子作辨識。
◎蛋類加工品分享及品嘗
大家帶來許多各式各樣的蛋類加工品進行分享,分享內容包含挑選的過程、挑選的定義……等,部分孩子分享到挑選的標準為包裝上有”蛋”的字樣,或是產品名稱唸起來有蛋的音,產品包裝的部分將於後續做討論;之後我們也將每項蛋類加工品進行分類(殼蛋加工、非殼蛋加工),並透過視嗅味觸去品嘗和感覺,孩子們也發現到有些加工品雖然品項是一樣的,但卻會產生不一樣的顏色和紋路斑點,推論也許跟加工的過程有相關,此部分也將於後續進行討論喔!
蛋類加工品食用分享:
皮蛋 |
鹹蛋 |
鐵蛋 |
宇捷:蛋白看起來像果凍,蛋黃有鴨的味道。 羿蓁:一般的蛋殼都是白色的,皮蛋的殼是綠色的。 定真:黑黑的。 恩萌:蛋黃黑黑的。 宸皓:皮蛋的蛋白上有一條一條的線,是黑色的。 驤雲:看起來很特別,跟其它蛋的蛋黃不一樣,蛋黃是綠色的。 珈珈:蛋白有很像樹枝的紋路。 一宇、濬宇:聞起來香香、鹹鹹的。 晟瑋:吃起來有點苦。
|
若涵:蛋黃是黃色的。 羿蓁:它的膜也是白色的。 宸皓:中間蛋黃有白色的跟橘橘的。 一宇:聞起來有蛋黃酥的味道。 翊瑄:有點臭,有蛋過期的味道。 恩萌、芮宇:吃起來鹹鹹的。 詩琁:吃起來沙沙的。 |
一宇:好像有滷過的樣子。 若涵:外面黑黑的。 宸皓:鐵蛋很小顆,外面黑色的。 濬宇:摸起來硬硬的,蛋黃是橘色,蛋黃鹹鹹的,蛋白油油的。 兆睿:蛋黃有橘灰色。 羿蓁:鐵蛋聞以來有便利商店的味道(茶葉蛋的味道)。 采霖:聞起來有茶葉蛋的味道。 佑丞:很好吃,鹹鹹的。 彙苡、思淇:蛋白有點硬。
|
孩子們討論到蛋類加工品,孩子有提出自己選擇的標準大多是以有「蛋」的文字來做選擇,我們深入與孩子討論到在產品的包裝上,除了有蛋的字之外,還有哪些是可以作為判別蛋製品或加工品的依據。
T:上週我們提到了蛋的加工品,要怎麼知道你們所帶來的是蛋的加工品呢?
驤雲:有經過機器出來的就是加工品,做和包裝都是。
T:農場裡的蛋經過機器包裝後送到超市賣,就會變成水煮蛋或魯蛋嗎?
經過機器可能分為「製造」以及「包裝」兩種:
製造-就是做的意思,例如:餅乾的製造要加入牛奶、砂糖、麵粉…等。
包裝-將做好的東西用袋子或盒子包起來。
如果經過機器只有包裝,蛋就還是蛋,不會變成蛋捲或餅乾…等食品,如果有經過製造,就可能會變成其它的東西,所以經過製造才會成為加工品。
讓孩子先觀察包裝的外觀,並讓孩子分享自己的發現…
T:我們先來看看從你們所帶的蛋製品包裝上可以知道哪些東西?
濬宇:QRcode。 ㄧ宇:可以嗶嗶的(條碼)。
翊瑄:日期(期限)。 彙苡:知道東西怎麼做(步驟)。
恩萌:價格。 一宇:蛋白質(營養)。
宇捷:蛋白質就是熱量。 炫甫:數字。
士謙:材料。 珈珈:回收標誌。
晟瑋:幾公克(食品重量)。 芮宇:蛋類。
岱衡:保存期限。 一宇:有皇冠的圖案(品牌)。
宇捷:電話。 恩萌:小熊標誌。
從孩子們提到的這些線索,我們找出了可以從包裝上看出是否為加工品的依據主要為:材料,所以帶著孩子一一尋找包裝上的材料有哪些?

包裝上所提到的內容物、食品添加、原料、主要成份、成份,皆是此樣食品裡所會添加的,因為加了這麼多的添加物,所以稱之為加工食品;另外,也與孩子討論了蛋白質的來源,孩子有提到肉、魚、菜、牛奶、起司…等,也會出現有蛋白質的成份,所以若在包裝上看到蛋白質的營養成份,並不代表有含蛋喔!
從討論加工食品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到這些食物所添加的東西有些事我們所熟悉的調味料,有些則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添加物,所以對於市面上加工過的食品,我們也需要減少食用量,盡量品嚐食物的原味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