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台中之美影片中孩子們對於景象記憶猶新,接著透過月曆讓孩子們觀察主題接近尾聲,請孩子們想一想已經探索過的議題、玩過的活動、進行過的創作之外,針對「快樂城市」主題還想要玩什麼或創作?
宸諒:「想要做梯田,可以先用一張紙,然後再用黏土做成梯田,藍色的黏土做成溪。」
柏諺:「橋、馬路。」洹暢:「可以用大的紙做,然後用白膠黏。」
楷晴:「太空。」雲天:「可以做一座山。」雲天:「房子、河川。」
老師:「我們有用牛奶盒做過房子。」宣詠:「也有用過珍珠板做過房子。」
雲天:「那做過的就不用再做了。」
老師:「為什麼想要做這一些作品?」
大家:「可以變成一個城市。」
宣詠:「可以做一個很大很大很大的城市。」
老師:「組合成一個大城市,聽起來很酷,是不是像積木區那樣,由從不同的人搭建不同的區塊最後組成一個大城市。」
孩子們紛紛認同中…
老師:「但是,每一個人對大的定義都不同,以教室的桌子為團討區,舉例來說,有的人覺得 一張桌子大,有的人覺得兩張桌子大,有的人覺得團討區才算大。」
大家:「那我們來投票啊!」
方案一:一張桌子大。方案二:兩張桌子大。方案三:團討區的大小。
經過票選結果出爐,一張桌子得到9張票,兩張桌子得到0票,團討區大小得到20張票,看著開票結果,雲天提出質疑,雲天說:「為什麼總數是29張票,班上總共28位小朋友,所以這樣不對,每一個人只能投一次票。」,雲天的質疑,正要重新啟動驗票,洹暢說:「是我投兩次。」扣掉洹暢多投的那一票,票數的總計就是正確的囉!
老師:「我們如何進行?」柏諺:「團體合作。」彥呈:「分組進行。」
討論至此,孩子們的構想成形,接下來我們將啟動分組合作進行團體創作,把快樂城市所探討過的議題、作品,以集合創作的方式,將整個主體統整起來。
★各組設計圖:
★底板組
★馬路組,車、樹、鐵軌,街上景色皆可
★山脈組
★梯田 組
★星球組
★河川、橋組
★開始進行城市的集合創作
拼裝底版,計算需要的數量。
底板上色
報紙與氣球製作星球模型
黑色雲彩紙製作馬路
綠色顏料製作山脈
孩子們利用積木搭建城市的概念提出可以分組進行物件的創作,最後再拼裝組合成一個很大的城市,藉此活動探索、觀察生活環境中的色彩、形體、物件等,運用各種藝術媒介發揮想像進行創作。